sj学习网初中初三内容页

初三年级上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2020-06-10 15:55:01初三147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2.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二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
  三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多媒体
  教师演示用: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等
  学生分组器材:
  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丰富的教学设备,尤其是身边的器材拿来实验,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来一篇
上一篇: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下一篇:初三上册物理公式归纳
猜你喜欢